路西法:這是網路上轉貼的,出處不明。僅做參考罷了,有部份圖示還有爭議,如三脉會合處。

三脈七輪(圖文解說)


   
數量多達幾十萬根的精細神經脈,亦稱經絡,是一種能量運輸的通道。這些神經中有十四條較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條:中脈、左脈、右脈,其中中脈尤其重要。 中脈在脊髓內,由脊柱尾部海底輪(會陰穴)直升至頂輪穴。左、中、右三脈的最低交會點均在脊柱骨尾端海底輪處,它是宇宙能量或稱之為靈熱的儲存庫。

   人體的脊柱共有24節,頸椎7節,胸椎12節,腰椎5節,所有神經脈都起源於脊髓。體位法就是鍛煉脊柱,使24節脊柱靈活暢通。任、督二脈左右各一寸半處有幾十個重要穴位,所以經常以氣去疏通三脈,能增強身體素質,在中脈上共有七個輪,它們是海底輪、生殖輪、臍輪、心輪、喉輪、眉間輪、頂輪,均起於骨髓內。不同的輪控制人類不同的情緒和感覺,也是人體的不同腺體。


 

 

第一個脈輪是海底輪( Muladhara Cakra )
  位於肛門附近的腺體中心,是各種身體、心智、和靈性渴望的貯藏所,與身體健康、排泄功能有關。

第二個脈輪是是生殖輪(Svadhisthana Cakra )
  它位於生殖器官部位附近的腺體中心,它控制了性線及身體中的液體成分,主宰人的性功能。

 第三個脈輪是臍輪(Manipura Cakra)
  位於肚臍附近的腺體中心,控制了身體中火的成分及胰臟和腎上腺的分泌,主導我們的活力和世俗的活動,支配人的精力和消化功能。

第四個脈輪是心輪(Anahat Cakra)   
  它位於靠近心臟附近的腺體中心,控制著氣體的成分,也控制了胸部的胸線和淋巴腺,和人體的呼吸、迴圈功能有關。

第五個脈輪是喉輪(vishuddha Cakra)
  它位於喉頭附近的腺體中心,控制著乙太成分及甲狀腺及副甲狀腺,與說話功能有關。同時也調整了人體的精力,並控制著人體的活動。

第六個脈輪是眉心輪 (Ajina Cakra)
  它位於腦的正中,它控制著腦下垂體並使用松果體和下視丘的荷爾蒙,主宰世俗和靈性的知識,支配著心神方面的功能。

第七個脈輪是頂輪 (SahasraraCakra)
  它位於腦頂,他超越了生物學及心理學的範疇,他的功能只能用哲學和靈性的語言來描述。





  觀想出三脈五輪,是修持氣入中脈的必要條件。
藏密認為,人體有72000脈道,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左、右三條脈,又以中脈為最重要;人體有七個或更多的脈輪,由中脈旁開橫脈構成,凡修二灌氣功,只觀頂、喉、心、臍四輪便足夠;但若修四喜四空,則須運用第五之密輪;若修頗瓦開頂法及拳法等,則會運用七輪或更多的輪。

  行者修持引氣進入中脈,必須對中脈的觀修有所瞭解,拙撰《藏宗大手印探奧》、《藏密脈、氣、明點觀修》二書中,對中脈觀修有詳細的論述,可以參閱,這裏再擇要而言之。
 
  無上瑜伽修法自始至終不離中脈,一切重要密法如大圓滿心髓、大手印法等,即是中脈之法;一切中觀正見之法,不偏於有,不落于空,中道不立,亦均屬中脈之法。觀修中脈,有如下特點:

  一、中脈位於人體前後左右四方的中央。雖然它是從頭頂一直線到生殖器尖端,但觀想時只觀想中脈的末端到密輪為止,而不觀到寶珠頭。中脈在密輪在左右脈會合,成形。這樣,中脈的位置不在前,便區別于道家的任脈;不在後,區別於道家的督脈;不在左,區別于左脈;不在右,區別於右脈;不在左右之中央,區別於生理學家的脊柱;不在前後之中央,區別于道家的黃道;不在脊柱內,區別於印度教的婆羅門瑜伽。

  二、中脈的色相,為淡藍色。左脈為白色,右脈為紅色。三脈直立且緊貼。中脈有四相:(一)直,像芭蕉的樹幹;(二)內部紅潤如鮮血一樣;(三)純淨,像燭焰一樣透明;(四)像蓮花瓣一樣非常柔軟而有彈性。中脈從七輪的中心貫穿而過,下起杵輪,上止肉髻輪,中間普通五輪,皆以中脈為中心。

  三、中脈屬無為法。陳健民上師著《中黃督脊辨》一書指出:中者,中脈,無為法,表法身。依菩提心、中觀見,修二無我空性及密宗果位方便所開發。由此脈開發,顯現法身空性;與大樂相合,則證報身;與大悲相合,則證化身。惟佛家密宗所獨有。因此,行者心住正見及安于空性時,中脈自現,非由造作而得,非尺度可量;觀想時可大可小,或細如馬尾或吸管,或粗如麥稈或手臂,或等如身體大小,或如虛空,或遍法界,乃至完成法身。

  至於頂、喉、心、臍、密五輪的觀修,雖然這些輪都是由左右二脈交纏中脈形成的脈結,但在觀想時,可觀想脈結之支脈纏而形成的脈結,但在觀想時,可觀想脈結之支脈均由中脈發出,形如輪輻、傘骨,左右二脈則是直線而下,不作左右交纏五輪之狀,如此可減輕五輪的系纏,對於開發五輪不致增加障礙。






  
觀想由中脈發出的支脈形成五輪的脈瓣,就像傘骨由傘杆發出一樣。頂輪有32片脈瓣,每片都是白色,就像張開的雨傘的傘骨一樣向下彎曲,脈輪中心呈三角形;喉輪有16片脈瓣,每片紅色,像張開的雨傘的傘骨一樣向上彎,脈輪中心的呈環形;心輪有8片脈瓣,每片白色,臍輪有64片脈瓣,每片紅色,像張開的雨傘的傘骨向上彎,脈輪中心呈三角形;密輪有32片脈瓣,紅色,中心為三角形,像傘骨向上彎。行者還須觀想在每個輪的中心,在中脈裏面,都有一個小液泡,就像一個小氣泡。這個小氣泡就是引氣進入中脈所要穿透的入口。
  
   
行者必須把中脈及左右二脈如何和中脈在密輪相接,把五輪的脈瓣及其中心的小液泡都觀想清楚,並通過觀想將各脈輪、脈瓣所有可能產生的毛病如萎縮、結團、陰塞等,加以調柔、疏通和矯正,為引氣進入中脈做好準備。

【開發中脈論】





無上瑜伽有許多修法起著引氣入中脈的作用,本尊修法如赫魯噶(雙身像)、金剛亥母、密集金剛等等各有不同穿透中脈入口中心點的方法,有的是專注心輪中心點,有的是專注臍輪中心點,更有的是專注中脈上下兩端的開口使氣進入中脈。

  修習拙火是引氣進入脈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行者修拙火時,必須專注臍輪中心的小液泡,並清楚地觀想該處有一短阿字(即|),如真的火焰,這就是拙火,是指位於臍輪,作為熱能本性的紅明點(紅菩提,血的淨分)。行者專心一意地觀想短阿字,心與短阿無二無別,反復觀修,就會成功地引氣穿臍輪中心點,把氣引入中脈。

  修持寶瓶氣也可引氣進入中脈。修寶瓶氣的目的就是引導上氣和下氣合在一起,穿透臍輪進入中脈,經由中脈再進入心輪。行者先專注臍輪中心點,或者專注臍輪中心點的短阿字(即|)或罕字,然後關閉下二門(即控制排尿、排便的肌肉),非常輕柔地將下氣引提到臍輪,又從兩鼻孔吸氣,非常輕柔、緩慢地執持上半身的氣向下壓到臍輪,就好像兩個碗合在一起,然後行者將這些氣集中在臍輪的周圍,持氣(忍住氣)的時間愈久愈好,但切勿勉強,不要引起身體不適。初練習時不應持氣過久,修寶瓶氣的時間也不要太長,等到能力增強了,就能使身體中不同的氣進入中脈。修寶瓶氣之前,也可以先修九節佛風,作為寶瓶氣的預備法,更能促進氣入中脈的效果。

  修拙火配合寶瓶氣可以相得益彰,因為使上下半身的氣在短阿字內混合,就能拙火很快生起和熾盛。寶瓶氣有柔和、猛烈兩種,上述的是柔和寶瓶氣;猛烈寶瓶氣是手腳肌肉都收縮,使下半身氣更迅速上提。修柔和寶瓶氣較為穩妥。當然,如果行者修柔和寶瓶氣感到力量不夠時,也可以改修猛烈寶瓶氣一會,然後再改修柔和寶瓶氣。




 

  金剛誦的修法對引氣從各個入口進入中脈有很大作用。金剛誦總的修法是,行者念誦及觀想嗡、阿、吽三字,配合吸、持、呼氣。這三字咒的重要性是沒有一種咒語不包含這三個咒字,它是一切咒語之王。在正修時,行者觀氣和咒音是無二無別的。當行者吸氣時,要觀想氣息或能量進入,其本質是;吸氣後接著保持氣息,具有字的作用;出氣時帶著吽字。有各種金剛誦修法,最著名的有五種根本氣的金剛誦修法及五種支分氣的金剛誦修法,可以把人體十種氣都引入中脈,而且是穿透不同的入口包括五輪中央及生殖器尖端等進入中脈。十種金剛誦的詳細修法,請參閱拙撰密宗入門知識》、《藏密脈、氣、明點觀修二書。

  引氣進入中脈、意味著氣入、住、融於中脈,亦即是打通和開發中脈,隨而產生了氣融於中脈的海市蜃樓,如煙、螢火、燈焰、白光、紅光、黑暗、光明等八種徵兆,生起四喜四空,趨入了空樂大手印或六成就法等高級層次。

  引氣穿透脈輪中心進入中脈,每個輪各有不同的功能。格桑嘉措格西上師著大樂光明一書說:如果你引氣穿過頂輪中心點,白明點會增加,如果穿透其他各輪中心點的話,結果如下:穿透喉輪中心點可以使夢觀極為清晰,心輪可以使你的光明觀境持續,臍輪增加拙火,密輪可得大樂,最後,穿透生殖器尖端的脈輪中心點,可增長大樂及帶來迅速入夢,夢深沉而長。

  總之,除修拙火外,修習九節佛風、金剛誦、柔和或猛烈的寶瓶氣、中住氣等五種氣功,對引氣進入中脈都有莫大的利益。對初學者來說,入門除修習四加行或六加行外,宜於認真修持上述五層次氣功,對打好學密基礎、開發中脈,廷年益壽實有莫大的好處。

轉載至http://luzifur.pixnet.net/blog/post/979168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ky1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