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ICT0049.jpg

論道教神仙形象的符號功能

及其與易學之關聯

詹石窗

廈門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所長

道教的神仙組合正如寶塔一樣,分成許多級別。如果說天上“三清尊神”處於寶塔之頂的話,那麼,其他眾仙則有條不紊地構成了寶塔的“身段”。他們處在不同的級別,代表了修道的不同階段和需要。不論寶塔式的神仙組織是人為構造的還是在一定歷史文化積澱的背景下自然形成的,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那就是被納進該體系組織中的成員的種種舉動往往也打上了易學的符號烙印。

一、八卦神的故事及其易學理趣

有趣的是,在道教神仙譜系中,“八卦”符號也被賦予人格神的意義。《太上老君中經》卷上說:

        八卦天神下游人間,宿衛太一,為八方使者,主八節日。上計較,定吉凶。乾神,字仲尼,號曰伏羲;坎神,字大曾子;艮神,字照光玉;震神,字小曾子;巽神,字大夏侯;離神,字文昌;坤神,字楊翟,王號曰女媧;兌神,字一世(原注:一云字八世)。常以八節之日,存念之,其神皆在臍中,令人延年。

        《經》告訴人們:天上的八卦神降下人間遨游,在九宮中為太一神君值宿,擔任警衛,作為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八個方位的使者。有了情況,就如實稟報太一神君,以確定吉凶。乾神的名字叫“仲尼”,雅號伏羲;坎神的名字叫大曾子;艮神的名字叫“照光玉”;震神的名字叫“小曾子”;巽神的名字叫“大夏侯”;離神的名字叫“文昌”;坎神的名字叫“楊翟”,雅號“女媧”;兌神的名字叫“一世”,或又稱“八世”。如果能夠經常在八個重要節氣的日子?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的時刻,凝神存想八卦神,它們就會護守於人的肚臍之中,使人延年益壽。

        八卦本來只是代表事物的符號。在《易經》中,八卦並沒有什麼神秘意義,更談不上人格化。但在《太上老君中經》中,八卦不僅變成“神”,而且與一些歷史人物或傳說人物的名字等同起來。為了弄清八卦神的來龍去脈,我們有必要對其中所涉及的名字稍加追溯分析。(1)關於“乾神”,《太上老君中經》稱其字為“仲尼”,這實際上以孔夫子為乾神的人格形象,因為對中國文化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儒家聖人孔夫子之“字”即是“仲尼”;至於其“號”伏羲,則又表明乾神的形象是多重化的;換一句話來說,乾神的形象符號表現不是單一的。它既可以轉換成為孔夫子,以可以等同於伏羲。在易學傳統中,伏羲是八卦的創立者,素有“卦父”之稱。《太上老君中經》將伏羲與孔夫子一起尊為乾神,一個代表“字”,一個代表“號”,本來不同的形象在乾卦符號的統攝下被合二而一了。(2)關於“坎神”與“震神”,《太上老君中經》說前者字“大曾子”;後者字“小曾子”,這可能是指曾點與曾參父子,曾點是春秋時代魯國南武城人,孔夫子之弟子,奉侍孔夫子左右,談論志向,很受孔子贊賞。那時有個叫季武子的人死了,曾點去吊唁,他靠在門邊放聲高歌,所以被後人稱為“士之狂者”。曾點之子曾參,是孔夫子晚年的弟子。據說他奉養雙親很孝順。有一次耕作時誤斷了瓜根,他的父親非常生氣,拿起木杖狠打,以致昏迷,差點兒就去見“閻王”。過一些時候,他甦醒過來時不僅沒有半分的埋怨,而且還彈琴放聲高唱。孔夫子聽到這個消息,就對門人講:“曾參如果來了不準他入內,本來嘛,父親用小木棍打,可以不要躲閃,就承受下來;但遇到在木棍,就應該放聰明點,走開躲一躲嘛!現在,你曾參不躲開,使得當父親的背上了‘不義’的惡名,這還算什麼孝呢?”孔夫子的話傳到曾參耳朵中,他不敢怠慢,趕緊登門拜訪,以懺悔“罪過”。史書稱曾參稟性率直且魯莽,但他卻立志“日三省其身”,每天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三次,悟“一貫之旨”。由於他用心勤苦,後來真的成了“大器”,他的言論匯編成《曾子》一書,原有十八篇,今存十篇,收入《大戴禮記》中。又,《史記》說他作《孝經》,現代許多學者以為《孝經》是曾子的弟子或再傳弟子所作。由於曾點與曾參都是孔夫子的學生,且有建樹,被後人所尊崇。為了區別,遂把曾點叫“大曾子”,曾參叫做“小曾子”。(3)關於“巽神”與“離神”,《太上老君中經》稱前者字“大夏侯”,後者字“文昌”,這兩位盡管來歷很不相同,但都與經學科舉有密切關聯。“大夏侯”即(夏侯勝),是西漢時期著名的“今文《尚書》”學者。據《漢書‧儒林傳》記載,夏侯勝的祖先夏侯都慰,曾經跟隨山東濟南張生學習《尚書》,後來他把這套學問傳授給了族人,其子夏侯建也獲得真傳。經學史上,人們把夏侯勝稱為“大夏侯”,其子夏侯建稱為“小夏侯”。至於“文昌”本是星名,共有六星,在斗魁之前。其中的第四星俗稱“文曲星”,簡稱“文星”。古代術數家認為此星主文運,文人如果得到文星扶助,則不僅課考可以取得好成績,而且還能官運亨通。道教因襲了這種星宿信仰,尊稱“文昌帝君”,認為這是主宰功名、祿位的神,也是學問、科舉的守護神。隨時代的更遷,作為星宿信仰的文昌神與民間傳說中的梓潼信仰相匯流,於是“文昌”便由星宿神進一步獲得人格特徵。《華陽國志》卷十記載,梓潼縣有神,姓張,本名惡子,一說名亞子,晉朝的時候,他因戰斗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建廟祭祀。唐宋以來。梓潼神的地位逐步提高,據說他能預知科舉命運,所以深受士人崇信。唐玄宗(873756在位)、唐僖宗(837888在位)逃難於四川的時候,據說受到梓潼神的護佑。為了感謝梓潼神,便封了“濟順王”的神號。宋朝很重視科舉考試,各地建立許多保佑功名利祿的神廟,四川的梓潼神廟相傳非常“靈驗”,所以也最風光。當時的士大夫經過梓潼神廟,如果刮風下雨,叫做“得風送雨”,來日就能夠當上“宰相”這樣的大官;如果是進士經過得了“風雨”,在殿試時就可以“奪魁”中狀元。據傳王安石幼年曾過梓潼神廟,風雨大作,後來他果然官至承相。道門中人曾經託名梓潼帝君降筆,成《清河內傳》一書,敘述梓潼帝君的“身世”。這部書也採取“轉世”的手法,來講述梓潼帝君的“神跡”。書中稱,梓潼帝君本是吳會間人,在周朝的初年就已經降生了,經過了七十三次的變化,但一直都具備士大夫的身份。到了西晉的時候,再度降生。自少年時,他的稟賦與德行便與眾不同,有隱遁的念頭。晚上,他單獨居住一間屋子,常常發出笑聲,人們探視,發現他的身體會發光,鄰居感到驚異,紛紛祈禱,靈驗的神跡很多。後來,他成仙升天去了,於是,被尊奉為“文昌”。(4)關於“兌神”,《太上老君中經》稱之“字一世”或“八世”,其神明的原型,現已難如其詳,可能與漢代京房易學的“八宮卦法”有一定關聯。京房就《易經》六十四卦分為為八宮,每宮統八卦,依據卦爻變化而確定一世、二世、三世……等等,所以“兌神”字“一世”或許是由京房八宮卦變通而來。關於“坤神”之字“楊翟”,現在也難於從文獻中稽考其來龍去脈;至於其號“女媧”,倒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古傳說中,女媧是個補天的女英雄。《淮南子‧覽冥訓》記載,往古的時候,四方毀壞了,九州大地裂開了,天破損了,無法覆蓋大地,大地也不能運載萬物,燙人的火焰長久不滅,大水泛濫成災沒有停息,猛獸嚼食人民,怪鳥抓捕老弱病殘的人。女媧燒煉了五色石以補損缺的蒼天,砍斷鱉足來支支撐四方極限,殺黑龍來救濟冀州,積累蘆灰來止水。一一作為神話傳說中的女中豪傑,女媧被當作“坤神”,從陰陽性質歸屬方面看似乎也還不太離譜。

        從以上的考察可以看出,《太上老君中經》所涉八卦神的形象原型比較複雜。其中既有儒家代表人物,又有星宿信仰與神話傳說人物。本來,這是不同系統的,但經過道門中人的整飾,他們都被道教化了,成為八卦神的轉換形式,或者說成為八卦神的符號形象變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ky1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